顧問文章分享 Consultant Articles

協同商務下的庫存管理新作法-以資訊取代庫存,以信任實現雙贏

商業顧問服務事業群 張琍雯

 

如何降低供應鏈各節點庫存,同時維持組織或客戶要求的服務水準,一直以來,都是供應鏈專業人員關注的重點,許多供應鏈的解決方案也因應而生,包含快速回應(Quick Response)、供應商管理存貨 (Vendor-managed Inventory)等,其核心精神,就是透過更多供應鏈資訊的分享,讓上游的廠商能更早的做準備,以改善長鞭效應下高庫存、達交能力差的問題。但,在某些情況下,企業在導入的心態,往往是希望把原本積壓在企業本身的庫存風險,轉移到其他成員身上;也許短時間內,能達到快速庫存降低的效果,但長期來看,整體供應鏈庫存,包含企業本身,庫存風險不但沒有改善,甚至可能會加速惡化。為什麼呢?

從幾個角度來分析,第一,分享內容不到位,自然效果打折,第二,企業的心態不對。

在以前,儲存信息的成本是很高的,更不用提當時的網路通訊技術並不發達,在合理的成本下,實在無法做到供應鏈信息的交互與透明,以提前規劃與因應,所以只能採用高庫存策略。然而,隨著存儲設備成本的下降、以及網際網路應用的蓬勃發展,大量資料存儲與交換的成本大幅下降,為什麼問題還是沒有改善呢? 重點在於分享內容不到位。

”不到位”有兩個含義,一個是分享深度(Depth of Content)不到位、一個是分享廣度(Breadth of Content)不到位。分享深度(Depth of Content)係指資料(Data)跟資訊(Information)的差別。資料(Data)是一筆一筆的原始資料,紀錄人事時地物,是中性的,而資訊(information)是經整理的資料,反應一定程度的商業insight,是因人而異的。企業覺得它已經把預測、訂單或庫存信息分享給廠商,就是實現"資訊取代庫存”,盡了自己的義務;供應商拿到大量的零售或訂單資料,根本不知道如何使用,或者不了解這些資料的價值,自然無法達到供應鏈信息通透、降低庫存的效果。分享的廣度(Breadth of Content)係指,預測、訂單信息往往是市場變化結合企業政策、與個人經驗後的結果,你的分享對象未必能洞悉這些信息背後的計畫意涵,而容易誤判並導致庫存,例如,預測數量的增加,你的供應商無法判斷到底是因為固定每年母親節檔期的促銷導致,還是因為今年你決定在華南多開10間店;若是前者,供應商的因應方案是,讓全國各地工廠提前生產備貨,以因應全國各門店的檔期需求;若是後者,由於跨區域間的供應限制,供應商可能會告訴你,華南區的工廠總產能不足,需要趕緊找其他的外協廠生產。

第二點,企業的心態不對。許多企業在導入解決方案時,將之視為是一個系統導入的項目,透過導入系統來分享供應鏈信息,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,卻忽略的分享信息後的核心意涵。分享信息是一種手段,最終目的是希望藉由跨成員間的信息共享,建立雙方/多方的目標共識與信任,改變供應鏈成員間原本單純的交易關係,從競爭者轉變為合作互信的夥伴(Partnership)。

其中的關鍵就是讓企業了解到,供應鏈上所有成員是共榮共生的關係,唯一且共同的目標就是,如何更好、更快、更便宜地滿足終端消費者;任何一個供應鏈成員的表現不如預期或庫存堆積在任何一個節點上,其他成員不可倖免地都會承受某一程度的影響,或影響更大,例如,為了將庫存風險轉移到上游供應商身上,單方面要求供應商參加VMI機制,短期內企業可能享受庫存快速下降的好處,但中長期來看,供應商因為庫存資金風險過大而可能影響其供應能力與績效,或面臨大規模倒閉,對企業來說,供應商遲交,也將影響前端訂單準時交付的能力,不僅僅是損失銷售額,甚至損害商譽。如果觀念沒有改過來,系統導入只是加速原本問題的產生與複雜,分享資訊的內容,可能也因為不信任對方而選擇性地分享,反而增加雙方溝通的障礙與困難。

公司要降低庫存,如果以為分享資訊就可以降低庫存,那是不可能的;最重要的就是,與供應鏈上下游成員建立長期夥伴關係,從買賣關係變成夥伴關係,在雙方信任的基礎上讓彼此的資訊得以互相交流,之後導入其他庫存相關的解決方案,才有機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 


返回列表頁

想了解更多?

無論是想參加培訓或是獲得服務
歡迎來信告訴我們您的需求!

■ 台北

台北市104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69號8樓
電話:886-2-2546-2508(代表號)
傳真:886-2-2546-1578
電子信箱: service@ebizprise.com

■ 天津

天津市和平區大沽北路72號新華國金中心24層A2-1〜A2-5
郵編:300040
電話:022-59067638(代表號)
電子信箱: service@ebizprise.com

熱門關鍵字